2021台灣稅收創紀錄,怎麼辦到的?
摘自:營所稅等10大稅目飆高 2021年稅收2.8兆創新紀錄,中央社,2022/1/11
- 財政部2021/1/11公布公布2021年全國賦稅收入為新台幣2.8兆元,創歷史新高,稅收年增4,463億元,原預算增收429億元,但實際收入超過預算數達4,034億元(一般媒體說的「超徵」)。
- 大幅超越預期的稅收,主要在三個稅目證交稅、營所稅與營業稅,各自較前一年度增加1246億元、2214億元及449億元。
- 各自稅收增加的緣故:
- 營業稅(以及關稅)增加449億元:國內產銷活動穩定,進口原物料、零組件大幅增加所帶動。
- 營所稅增加2214億元:2020年上市櫃公司獲利成長。
- 證交稅增加1246億元:受惠於股市熱絡,2021年上市櫃股票平均每日成交值達4613億元。
- 2021房市轉熱,帶動契稅、房地合一稅約有200億元的稅收增加。
個人淺析
稅收大增反映經濟活動的榮景,雖然是落後指標,但也最確實
- 證交稅大增來自交投熱烈的榮景,背後原因可能源自出口暢旺+防疫相對成功+當沖減稅。
- 營業稅與關稅的增加來自2021製造業出口暢旺,也是反映2020年起國際供應鏈持續擾亂+2021年中之後通膨浮現,國外訂單大幅挹注(尤其是電子業)。
- 營所稅增加源自2020年上市櫃榮景暢旺,依照2021年終獎金的先行指標,2022年的營所稅應當也會有不錯的數字,2022年的外國訂單會不會繼續大幅挹注,也會反映在2023年的稅收數字。
稅收大增一定程度反映疫情機會財,[後疫情時代]轉變為「可持續性」的稅收成長?
- 2021年有中國鎖國、清零政策、歐盟開開關關,美國大流行,歐美塞港嚴重,以及通膨浮現,導致訂單挹注+單價提高。
- 2022年中可能會邁入後疫情時代,現在已經確定通膨的趨勢,只是嚴重程度高低,當然通膨也會帶動稅收成長。
- [後疫情時代]考驗台灣與台商是否可以把疫情期間的機會財,轉換成後疫情時代的[新常態](New Normal),稅收即可成為可持續(sustainable)的成長。
稅收大增淹沒了中小企業受疫情衝擊導致的營收稅收減少
中小企業受2021年5月之後的疫情管控衝擊,營收、市況的蕭條情況(不只娛樂稅),其稅收的減少數字,被原物料進口與上市櫃榮景造成的超徵數字所淹沒。
稅收超徵,該狂歡慶祝?還是冷靜作政策思考?
個人看法,2021稅收大幅增加,只代表2020+2021台灣的努力也順應了疫情,既不等於超徵,或政府可以亂花錢、大撒幣。當台灣享受了疫情機會財,如何將之轉換為長期可持續的成長,產業結構的改革、國際生產、貿易的布局等值得政府與台商作政策思考。
稅收大增沒有真實反映中小企業受疫情衝擊!財政部可提供中小企業2021年相對於2020、2019年的營業稅、營所稅收變化,作為中小企業管理機關扶助、制定後疫情時代的重要參考。